民調即為民意,換言之,利用科學量化的方式,透過抽樣及填達問卷的過程,並分析其結果並詮釋其內涵,最後呈現公眾對某一特定議題的想法或意見。而民意是人為的思想與價值觀的集合體,本身就具有不穩定性的因子,很難以量化的方式呈現。如經由特定大眾媒體的利用框架效應就有可能影響群眾的思考方向;以及如果錯誤的公共議題決策受到大部分人的支持,就很有可能引起樂隊花車效應,導致認知正確的少部分人不敢發聲。
遠見雜誌在二十日公布2012總統大選雙英支持度,兩組候選人民調顯示小英落後馬英九5%左右,對於此項結果民進黨發言人陳其邁表示該民調數據公布的方式有失客觀,不盡公允,不是一個客觀專業的民調單位所為。事實真的是如此嗎?遠見雜誌已經有將其問卷題目類型、交叉分析與原始資料放置在網路上,可以經大家去查證與考驗。其次,觀察前幾次遠見雜誌民調不難發現,並無刻意討好馬政府,如在逢馬政府執政三年來的結果,台灣5月份的民心指數(TPMI)就其結果給了評語為「有失民心」,顯示出並未特定為某一團體持辯護與支持的立場。
民調的魅力在於數字可以解讀的空間剖大,一樣的數字經由不同人所分析後產生的結果也會呈現多元化,有些數據除了可以增進自己信心之外,另外有些數據可以作為攻擊對手的利器。但這是原本做民意調查的用意嗎?筆者認為民調乃為警示執政者政策方針是否正確,來進行施政調整或改進;以及蒐集民眾對於某一特定議題的意見和輿論,來進行制定政策的工作。拿民調來抨擊對手或是作為文章來宣導其政績,都不是正確的使用方式,而正確的方式為利用數據來審視自己的外在作為是否正確以及觀看內在價值觀是否偏差,如此才能將民調的功能發會到極致。
與其爭論誰高了幾%、誰低了幾%,到不如回歸到政策牛肉上頭。利用民調的數據來獲取民意後,制定出符合公共利益與國家方向的政策方針,少一分口水、多幾分心思,雙方陣營透過政策的攻訐與辯護,共同激盪出火花,或許可以觸發從不同觀點來制定最合宜的公共政策。民調即為民意,它如同浮雲一般,想要控制與抓緊它是不可能的。但是它也是由人民集體意識所形成的,也代表著「思考」存在於此,如果真想讓民意往自身陣營靠攏,請多著墨在政策牛肉上吧!讓群眾去思考什麼是好的政策而受到感動與吸引;而不要又製造出更多的政治口水來讓人民更加厭惡政治。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