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經濟部工研院及石資中心成立的「東部產業技術服務中心」, 87在花蓮舉行「創新經濟,樂活東台灣」研發成果展示暨新書發表會。會中展出「藏紅鴛鴦」、「果子狸咖啡」等40多項東產中心成立兩年以來,運用創新協助發揮地方特色的研發成果,同時發表《80萬公里的熱情》新書,分享東產「釣竿團隊」

如何激盪出花東農民的創意火花、進而展現行動力圓夢的精采案例。

 

《80萬公里的熱情》書中所記錄「釣竿團隊」不但幫助原住民成功地傳承部落的傳統文化,也協助15位居住在花、東地區的農民、開創經濟生機,讓台灣竹、洛神花、菁仔和廢稻殼大翻身,讓阿美族的竹鐘樂聲久遠、老溫泉飯店重獲新生,甚至為蜜香紅茶和舞鶴咖啡提升附加價值,為產品找到創新的出路!

 

經濟部施顏祥部長表示,東部後山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與特點,經濟部東部產業技術服務中心的成更以提振東部地區經濟發展、加速產業升級轉型為目的。未來將配合「花東地區發展條例」,延續跨法人合作的服務模式,幫助東部中小型企業解決生產技術或創新服務問題。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808/63/2whj1.html)

 

如何激盪出花東農民的創意火花、以及如何展現行動力來圓夢一直以來都是政府主要在探索以及努力的方向。往往有許多良好的政策方案,但是結果並不如預期中的那麼好,原因何在?

 

政府的確很努力在「補助」產業轉型這一塊,卻很有可能讓這些產業轉型者形成依賴性的惰性,凡是都認為只要可以跟政府申請就申請,何必自己要花這麼多心力在這些產業轉型上呢?於是,才出現許多轉型失敗的案例,這不該演變於此,政策應該做全盤性的思考與檢討才對。

 

首先,政策的教育性質並無兼顧,政策的執行可以在一開始都顯得順暢,這是指在政府有派人輔導的時期;但在這時期過了之後,就出現無法配合或是執行不順暢的問題產生。最大的因素是在於無法透過政策來適當的教育此標的群體,並形塑出共同的印象與模式,讓這個政策能就此扎根。

 

其次,政策的監事性質並無連續,往往政策產出之後,一經達到原先的目的,通常就不會看見此政策會繼續執行的如此有效益。所以政策要能夠持續的延續其生命週期就務必要借助外在的監督力量來把持。

 

最後,政策的支持性質偏單一化,政策制定者往往只考慮某一特定的標的對象來設計解決此問題的政策方案,但是現今的社會是一個多元化且快速流動與變化的過程,許多的問題有可能是經由不同的利益團體共同產生出,如果要能夠使政策能夠受到重視並且支持它,就必須要考慮到所有參與其中的利益團體有哪些,最後選擇一個妥協的政策來執行。如此才有可能讓產業轉形者們可以對政策有全面性的了解後,透過監督的方式產生信任,最後達到雙贏的局面。

arrow
arrow

    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